📢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AI大模型成手機廠商新布局 能否引領產業增長尚存疑
手機廠商紛紛布局AI大模型,能否成爲新的增長引擎?
商業世界中那些看似光鮮的"機遇",往往會成爲束縛人們的枷鎖。
近期有消息稱,全球芯片巨頭高通計劃在加州兩個主要辦公地點裁減約1258名員工。這場人事變動預計將在12月13日開始。
高通上一季度的財報已經暗示了此次裁員。從收入結構來看,手機芯片是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50%,但在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了21.6%。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正悄然影響着上遊供應鏈巨頭。
手機市場的增長現在主要依賴設備更新換代。自2019年以來,5G帶動的手機更換熱潮已持續近4年。但數據顯示,到2022年全球手機更換週期已達到創紀錄的43個月。
過去5年,手機行業一直在尋求創新突破。但當連蘋果這樣的市場領導者也難以推出令人驚豔的新功能時,其他廠商更難以維持市場地位。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質疑更換新手機的價值所在。
有專家指出,真正的突破點可能在軟件領域,特別是AI領域如大語言模型、Transformer等大模型蘊含的潛力。雖然目前還不清楚如何最大化利用這些潛力,但國內手機巨頭已經開始布局AI大模型,試圖開闢新的競爭領域。
手機巨頭爭相進軍大模型賽道
近期,國內手機廠商紛紛開始布局AI大模型領域。
小米在年度發布會上推出了自研AI大模型,在C-Eval和CMMLU兩大測試平台上分別獲得第十名和中文榜首。該13億參數大模型已在手機端實現運行,某些場景下甚至可與60億參數雲端模型媲美。小愛同學也將升級AI大模型能力。
華爲則宣布HarmonyOS 4將整合"盤古大模型",實現更深層次的系統融合。
OPPO也宣布對基於AndesGPT大模型技術的"小布助手"進行首輪公測。AndesGPT是一個基於混合雲架構的高級生成式大語言模型。
vivo將於11月1日召開年度開發者大會,屆時將發布自研AI大模型和新操作系統。vivo打造了覆蓋十億、百億及千億三大參數級別的五款AI大模型,以滿足多樣化應用場景需求。
手機廠商爭相布局AI大模型,一方面是爲了在存量市場中塑造高端形象,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刺激高端產品需求,提升利潤空間。業內預計,未來兩年將是AI手機創新的爆發期。
大模型移動端部署路徑趨同
雖然手機廠商宣傳在手機上運行大模型輕而易舉,但實際操作中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是對手機硬件尤其是處理器和內存的高要求。大模型佔用過多內存會影響其他應用甚至導致手機死機。其次是計算能力要求高,生成速度需遠超人類閱讀速度。此外還要考慮功耗問題,避免長時間運行導致手機發熱和電池損耗。
因此,業界重點關注端雲協同方案。聯發科與OPPO、vivo等合作,共同研發大模型在端側的輕量化部署方案。端側大模型優勢在於響應更快且數據無需上傳雲端更安全。
但僅靠手機端難以滿足所有需求。小米透露將繼續採用端雲結合策略,某些功能可通過端側模型實現,無需轉移到雲端。vivo也可能採取類似方案,通過評估問題復雜度決定是在本地處理還是轉移到雲端。
端雲結合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能在計算能力、性能、能耗和隱私保護等方面滿足用戶需求,是目前整合手機和AI大模型的優選策略之一。
廠商跟風之下的潛在挑戰
盡管手機廠商積極布局AI大模型,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和質疑:
"大模型"定義模糊。小米端側13億參數模型是否足以稱爲"大模型"存疑。
爲適應手機,大模型需大幅壓縮,可能損失原有學習深度。
端側模型與雲端模型的性能差距仍然明顯。
當前應用過於集中在語音助手等領域,是否真正滿足用戶需求有待觀察。
AI大模型在手機領域的真正普及仍需時日。
總的來說,手機廠商對AI大模型的探索仍處於起步階段。如何將大模型技術轉化爲用戶價值,找到真正的"殺手級"應用,還需要更多的實踐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