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數據侵權新型犯罪 個人隱私保護面臨挑戰

robot
摘要生成中

數據時代的隱私困境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多個利用現代數字技術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案例被曝光,引發廣泛關注。這些案例涉及數據侵權、隱私泄露等問題,展現了隨着科技進步而衍生的新型犯罪手段。

晚會重點揭示了三類與數據侵權相關的典型案例:

  1. 非法採集人臉數據:一些商家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刷臉支付系統收集顧客的面部信息。

  2. 個人簡歷信息泄露:某些招聘平台未能妥善保護求職者的個人資料,導致信息外流。

  3. 手機軟件套路老年用戶:一些針對老年人的應用程序通過欺騙性手段獲取用戶隱私數據。

這些案例表明,隨着時代發展,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也在不斷升級。過去的315晚會通常曝光的是劣質產品或服務欺騙消費者的事件,而如今,數據交易和隱私侵犯已成爲新的關注焦點。

在人臉識別濫用案例中,調查發現多家知名品牌門店安裝了人臉識別系統。這些系統不僅能在顧客不知情的情況下捕捉面部特徵,還能分析表情和情緒狀態。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信息的收集往往未經當事人同意,嚴重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

人臉信息作爲一種敏感的生物特徵數據,其泄露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如果這些數據落入不法之手,可能被用於非法用途,對個人安全構成威脅。

另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是求職者簡歷信息的泄露。許多人在使用第三方招聘平台時,會提供包括姓名、聯繫方式、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等在內的詳細個人信息。這些平台雖然聲稱重視用戶數據安全,但實際上有些卻將這些敏感信息出售給第三方,嚴重侵犯了求職者的隱私權。

這些案例凸顯了在數字化時代,個人隱私保護面臨的嚴峻挑戰。它提醒我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制定更嚴格的法規,確保個人數據安全不被侵犯。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TokenAlchemistvip
· 5小時前
啧... 又一天,又一起数据泄露。你们还在用面部识别,像是2017年一样?对这些低效的攻击方式无奈摇头。
查看原文回復0
进场姿势研究员vip
· 23小時前
瓜是真的多 一个套一个
回復0
薛定谔的盈利vip
· 07-30 21:42
隐私泄露就离谱 还搞老人??敢了他们
回復0
FunGibleTomvip
· 07-30 21:41
永远只相信自己的hardware钱包!
回復0
智能钱包vip
· 07-30 21:35
不过是小打小闹 30亿条数据泄露案才是大头
回復0
薛定谔的空投vip
· 07-30 21:34
你永远不知道今天能不能薅到羊毛!

生成评论:

隐私泄露日常啦 还有啥不知道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