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以太坊創始人探討去中心化評估:從離開測試到Layer2風險評級
以太坊對齊性的合法化:探討去中心化和安全性
以太坊的創始人曾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探討了關於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重要問題。他提出了兩種測試方法來評估系統的依賴程度和漏洞:「離開測試」和「內部攻擊測試」。
「內部攻擊測試」是指主動對系統發起攻擊,觀察可能造成的危害,從而發現潛在漏洞。而「離開測試」則是一種新穎的思維工具,用於檢查項目和網路對中心化的依賴程度。這種測試方法可以成爲評估去中心化項目的關鍵工具,甚至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爲一種風險評級系統。
「離開測試」的核心理念
「離開測試」的核心問題是:如果項目團隊和服務器突然消失,應用程序是否還能正常運行?這個測試旨在評估Web3項目、平台或協議是否具備真正的獨立運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價值。
這種測試方法與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自治性理念密切相關,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
項目開發
經濟模型
社區治理
「離開測試」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項目高度依賴創始團隊或特定關鍵人員才能運作,或者一個網路必須依賴固定服務器處理數據,那麼它本質上仍然是中心化的。這可能會影響項目的長期生存能力、價值,以及抗審查和抗風險的能力。
「離開測試」的重要性在於它能揭示項目或網路對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實際依賴程度,從而推動有效改進。這種測試方法背後的技術哲學思想是堅定的「去中心化」理念。
去中心化的三個維度
2017年,以太坊創始人在一篇早期博客文章中指出,討論去中心化問題時,實際上涉及三個獨立的方面:
架構的去中心化程度:系統由多少計算機組成?能容忍多少臺計算機同時崩潰而仍能繼續運行?
政治的去中心化程度:有多少個體或組織能夠最終控制系統的計算機?
邏輯的去中心化程度:系統的接口和數據庫結構是單一整體還是非結構化羣體?使用方和提供方能否作爲完全獨立的單元運行?
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2018年,以太坊創始人進一步解釋了強調去中心化的原因:
容錯力:去中心化系統由多個獨立組件構成,同時失效的概率較低。
抗攻擊力:去中心化系統缺少敏感的中心點,提高了攻擊和操控的成本。
防範勾結:在去中心化系統中,參與者爲自己謀利而犧牲他人利益的代價更高。
「離開測試」的應用
從「離開測試」的角度來看,比特幣可以被認爲通過了這個測試:盡管創始人的身分成謎,但比特幣仍能依靠去中心化網路和全球開發者持續發展。
在以太坊生態中,創始人於2022年在論壇中提到,當時大多數Rollup項目都不夠成熟,多數採用了被稱爲Training Wheels的輔助手段來保障運作。這反映了Rollup項目對"人工幹預"的依賴程度,依賴程度越高,風險越大。
基於這一觀察,以太坊創始人等人提出了根據Rollup項目對Training Wheels的依賴程度進行分級的方案:Stage 0(完全依賴)、Stage 1(部分依賴)、Stage 2(完全拋棄)。隨後,社區通過徵集意見對這一方案進行了修正,並在2024年6月升級爲"Layer2風險評級指標",用於對不同Layer2項目進行風險評估。
「離開測試」的潛在應用
「離開測試」不僅可以用於評估區塊鏈項目,還可以進一步發展成爲一種通用的風險評級工具。它可以用來衡量Web3錢包、遊戲、DeFi等各類去中心化應用的實際去中心化程度和發展可持續性。
這種測試方法反映了一個常見的政治哲學理論:解決"誰來監督監督者"的問題,最佳方案是權力分立而非權力集中。在區塊鏈世界,這種權力分立的實現依賴於制度和文化,即"共識的標準"。通過建立和完善這些標準,我們可以推動整個生態系統向更加去中心化、更具可持續性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