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广场家人们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经上线~ 机票+酒店一站式预订,还能用加密货币直接付款 💸
所以说,你的钱包和你的旅行梦终于可以谈恋爱了 😎 💕
现在广场开启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动,邀你来秀旅行灵感 & 使用体验!💡
🌴 参与方式:
1️⃣ 在【广场】带话题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发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岛 or 网红打卡点都行)
讲讲用 Gate Travel 订票/订酒店的奇妙体验
放放省钱/使用攻略,让大家省到笑出声
或者直接写一篇轻松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奖励安排,走起:
🏆 优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营套装
🎖️ 热门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干套装
🎉 幸运参与奖(5 名):Gate 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
*海外用户 旅行露营套装 以 $100 合约体验券,旅行速干套装 以 $50 合约体验券折算,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以 $30合约体验券折算。
📌 优质内容将有机会得到官方账号转发翻牌提升社区曝光!
📌 帖文将综合互动量、内容丰富度和创意评分。禁止小号刷贴,原创分享更容易脱颖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DeSci:AI、Crypto、生命科学的交叉地带
DeSci 是 AI4Sci 运动的币圈改造版。本文源自 佐爷 所着文章,由 ForesighNews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 DeSci 能否解决科研资助的「破窗效应」?) (背景补充: BIO 上线 V2,新 Launchpad 能重启 Desci 热潮吗?) 大模型的黑箱让人抓狂,区块链希望让透明的白盒发生在科研上。 1943 年,量子态的喵主人薛定谔在都柏林进行了一场高难度演讲,从统计物理学的角度论证原子、生命和细胞的关系,彼时,大洋彼岸的少年沃森只有 15 岁,只不过已经是芝加哥大学新生。 沃森在读到薛定谔演讲后成书的《生命是什么》,确定遗传学将是自己的终生志向。 十年后,当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沃森提出 DNA 的双螺旋结构时,25 岁的年轻人已经提前锁定诺贝尔奖。 嫁接、克隆到基因编辑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上过初中的人类都知道,基因是 DNA 的资讯片段,如同程式码中的「函式体」,是最基本的功能实现,而 DNA 就像是例项模组,RNA 就像是路由和通讯功能,将基因资讯传导给特定物件。 沃森发现了 DNA 的结构,但是人类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就像我们知道量子态的猫,但是猫好找,量子通讯还要熬很多年。 至少沃森比薛定谔幸运,2012 年夏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道德纳(Jennifer Doudna)发现了 CRISPR 序列和 Cas 蛋白可以组合,通过人为切断特定序列,并插入自身想要的资讯片段,最后利用人体修复机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移花接木。 真的很像园艺剪枝,从肉眼可见的枝干相互对接,在不明白生物机理的作用下,也可知道不同植物间的匹配关系 —— 只需要不断的实验即可。 实验可以继续,克隆也是如此,细胞核和细胞质也可以分离和「对接」,在不断的试验下,克隆可以实现同分异构体的奇妙效果,一如《生命是什么》中所言。 基因编辑并不神秘,克隆的进一步,从尺寸上的进一步微观化,就像原子视角的生命不过是热运动的最终冷寂的不可逆过程,如同时间,或许可以伸展、压缩,但是永远不可逆。 人类可以嫁接果树,人类可以克隆动物,那么人类可以编辑人类吗? 2018 年,疯狂科学家贺建奎成为了夏娃或者那条蛇,对一对患有双胞胎胚胎进行基因编辑,而他们的父母患有艾滋病,人类就此开启潘多拉的魔盒,克隆动物可以人道销毁,基因编辑的人类还是人类吗? 图片说明:CRISPR-Cas9 工作原理,图片来源:@zuoyeweb3 但是基因层面的深入,对于某个人群有致命诱惑 —— 长寿,找到影响寿命的基因片段,像金将军的骇客一样,将其数值从 100 修改至 ,哪怕只能加个 0 也足够了。 2023 年,Paradigm 共同创办人 Fred Ehrsam 决定离开加密行业,成立生物科研公司 Nudge,刚好,Fred 还是 Coinbase 共同创办人,2017 年公司上市后转进加密 VC。 也是在 2017 年,Paul Kohlhaas 进入 Consensys 担任 BD 主管,但是一年后便离职创业,为什么不拿区块链做点更有意思的事? 比如搞科研,2018 年 Molecule 成立,这是较早一批探索区块链和科研,尤其是生物研究的结合,与此同时,Alpha Go 的母公司 DeepMind 的生命科研模型 AlphaFold 已经在 2016 年释出,并且显示出其在蛋白质结构观测领域的威力。 2020 年,AlphaFold2 成功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25 岁的沃森预定了诺奖,这一次 4 岁的 Alphaflod2 也预定了 2024 年的 50% 诺贝尔化学奖。 Fred 2023 转行年甚至不算早,早在 2020 年,Coinbase 另一位创办人 Armstrong 已经发起成立 ResearchHub,用以将大学 —— 论文 —— 基金的体制化研究流程分解,引入激励机制,让大学主导职称,论文出版商获利,基金申请拿捏三座大山从学者头上搬去。 尤其是,学者向出版商的投稿论文费用自担,但是出版商为其选定的审议人往往是无偿劳动,只有出版商在中间赚差价。 一切要素都凑齐,AI、科研和论文都在向生命科学汇集,21 世纪果然是生物的世纪。 币圈送长生,先求不死药 去中心化科研 (DeSci) 是打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医药研发。 DeSci 是 AI4Sci 运动的币圈改造版,但是高度聚焦于 AI、生命科学和新药研发上,也许中间还走过 Meme 化的「弯路」,还记得 Paul Kohlhaas 的 Molecule 吗,2022 年甚至得到 Balaji 的投资,没人能拒绝长寿诱惑。 再进一步,2022 年 Paul Kohlhaas 成立 Bio Protocol,开始研发能让币圈大佬活的更长的产品,其下分多个子 DAO,兼顾从男性头到尾,人生各方面的科学奥妙。 2024 年,「重生」后的 CZ 和 Vitalik 一起出现在曼谷 DeSci Day 上,那时的小 V 现在的 V 神还向年长的 CZ 推荐了 Bio Protocol 旗下 Vita DAO 的补剂 VD001。 然后,Bio 成功得到 CZ 旗下 YZi 投资,代币顺利也走向币安,并且 Paul Kohlhaas 挺会整活,还跟上时代做了模仿 PumpFun 的 Pump Scicence,Meme 加科学研究有没有搞头? 但是,Bio 冲高之后,便是交付结果的不满意,在传统科研领域,一款新药的研发动辄上 10 亿美元,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而 Bio 的二级市场等不了五分钟,拿了钱不拉盘,真去搞科研就是原罪。 故事没有终结,因为 Agent 浪潮来了,AI Agent 真的有望改变科研的效率,更好玩的是 ResearchHub 在 2025 年 2 月获得 Boost 200 万美元投资,DeSci 的 Agent 发文也有人审稿了。 2025 年 8 月,Bio Protocol 释出 V2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