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加密货币行业异化:创新消退 中间商崛起
加密货币行业的异化与挑战
从香港会议归来后,与国内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加密货币市场氛围的变化。虽然熟悉的面孔依旧活跃,但整个行业的"气质"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市或熊市,也不是单纯由贪婪或恐惧主导的行情。相反,我们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异化"——一种让老资格参与者都感到陌生的行业氛围。
在当前环境下,加密货币领域似乎只剩下一种主流业务模式:出售代币。
行业运转的三大支柱
回顾过去,加密货币行业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维持运转:
价值创造:通过技术创新满足用户需求,如比特币、以太坊、稳定币、Layer2、DePIN和AI Agent等项目。
价值发现:包括风险投资和交易定价,发掘潜力资产,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价格发现。
价值流通:由做市商、代理机构、媒体和意见领袖等构建代币销售渠道,促进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流转。
理想情况下,这三个方面应该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然而,现实情况是:
前两个方面日渐式微,而第三个方面却蓬勃发展。
项目方不再关注用户需求和产品质量,投资者也不再深入研究行业趋势和赛道。整个市场似乎只剩下一个声音:"如何销售代币?"
代币销售经济学与资源垄断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这三个环节应该紧密相连:项目方专注于产品开发,满足用户需求,从而获得利润和资本市场溢价;投资机构在低谷期介入,高峰期退出获利;而流通渠道则为资本市场提供更高的效率。
然而,当前的加密货币圈已经很少有人讨论行业创新机会、潜在产品或未被满足的需求。即使在2024下半年,当大多数风投支持的代币已经失败,AI Agent等局部热点仍能激发创业者的热情。
二级市场机构普遍采取观望态度,新上线的小币种往往在上线时就达到高点,而meme币的流动性几乎枯竭。
在这种行情下,活跃的主要是第三类机构:做市商、代理机构和中介。他们的讨论集中在如何美化数据、获得大型交易所的上市机会,以及如何进行营销以吸引买家。
市场参与者呈现出高度同质化,都在努力从加密货币市场日益减少的存量资金中获利。
这导致了顶级项目、大型交易所及其上市部门、资源丰富的做市商和代理机构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资金从投资者流向风投,再流向头部项目,同时通过二级市场散户的参与,滋养了这个利益共同体。
创新者的消失
与2022年FTX破产后的低谷期不同,当时大量资金沉淀在风投和二级基金手中,这些资金具有再投资能力,可以支持创业项目,创造价值并吸引新资金进场。
而现在,大量资金被中间环节吸收,项目方只求上市后获取差价,成为风投和二级市场的中间商,不再专注于价值创造,而是制造"空壳"故事。从商业逻辑来看,如果下游分销渠道占据大部分成本,那么必然会削减上游的研发和运营投入。
结果是,项目方放弃了产品开发,将资金全部用于营销和上市。毕竟,没有产品和用户的项目也能上市,而且现在的营销可以包装成"meme"驱动。投入产品和技术的资金越少,反而有更多资金可用于上市和拉升币价。
加密货币圈的创新路径变成了:
"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 快速包装 → 寻找关系上市 → 套现离场。"
产品、用户、价值似乎成了理想主义者的自我安慰。
中间商的崛起与市场隐忧
表面上看,项目方将资金投入上市和拉升币价,似乎各方都能受益:基金获得退出机会,二级市场散户有了投机空间,中间商也能大赚一笔。
但从长远来看,创新动力的丧失将导致严重后果。中间商越来越强大,形成垄断后,抽成比例会不断上升。
上游项目方不得不缩减研发投入,面临监管压力和高额抽成,导致风险收益比严重失衡,最终可能选择退出。下游散户之间的零和博弈越来越激烈,"永远是接盘侠"的感觉使得盈利效应丧失,大批投资者退出市场。
本质上,中间商如交易所、做市商、代理机构和社区,都是服务提供者,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当服务方成为市场最大的受益群体时,整个市场就像长了肿瘤的患者,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崩溃。
周期的力量与重建希望
加密货币市场始终是一个周期性市场。
乐观者相信,在当前流动性匮乏的低谷之后,终将迎来真正的"价值春天"。技术革新、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将重新激发创新热情。创新精神永不消亡,泡沫终将破灭。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足以成为指引前进的灯塔。
悲观者则认为,泡沫尚未完全破裂,加密货币行业可能还需经历一次更深层次的"大洗牌"。只有当中间商无利可图,现有市场格局崩塌时,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重建。
在此期间,从业者将经历一个充满质疑、内耗、倦怠和自我怀疑的混沌期。
但这正是市场的本质——周期即宿命,泡沫也是新生的前奏。
未来或许充满希望,但通往光明的道路可能会异常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