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面临新挑战:合规与创新的平衡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的监管进入了关键阶段。5月31日清退期限已过,虽然多家交易所撤回了牌照申请,但一些非持牌交易所仍在模糊地带继续运营,形成了"清而不退"的现象。实际测试发现,大多数离岸交易所已停止香港新用户注册,但除个别平台外,多数仍为已注册的香港用户提供服务,且未发布停止服务的公告。法律专家指出,在无牌照情况下经营虚拟资产服务属违法行为。如经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7年监禁。简易程序定罪则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若违反反洗钱规定,持牌服务商及负责人可面临10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专家强调,即使持有其他国家的合规牌照,也不能在香港或中国内地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这表明,"没有牌照就要退出市场"的原则已经确立。目前,香港仅有两家平台获得证监会牌照,11家获得待获发牌资格,另有11家的申请被退回、拒绝或撤回。据报道,部分交易所撤离是因为无法满足香港证监会要求的不得拥有中国内地用户的承诺。业内人士表示,撤回申请的交易所未来可能通过更新法律主体或框架再次申请,但可能无法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相似的品牌。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公众对交易所合规状态产生混淆。法律专家指出,交易所的合规和运营成本很高,这是许多交易所选择撤回牌照的主要原因。目前,香港虚拟货币交易所市场并不被视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机会。一些立法会议员认为,这次发牌制度的退场风波已经动摇了市场对香港发展Web3的信心。他们指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政策缺乏全面考虑,过程耗时较长。同时,政府过度借鉴传统金融政策,导致监管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因此,如何有效监管"清而不退"的非持牌交易所,以及如何在未来平衡合规要求与创新需求,将成为香港Web3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香港需要在严格监管与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维持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推动新兴技术的发展。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监管升级:合规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面临新挑战:合规与创新的平衡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的监管进入了关键阶段。5月31日清退期限已过,虽然多家交易所撤回了牌照申请,但一些非持牌交易所仍在模糊地带继续运营,形成了"清而不退"的现象。
实际测试发现,大多数离岸交易所已停止香港新用户注册,但除个别平台外,多数仍为已注册的香港用户提供服务,且未发布停止服务的公告。
法律专家指出,在无牌照情况下经营虚拟资产服务属违法行为。如经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7年监禁。简易程序定罪则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若违反反洗钱规定,持牌服务商及负责人可面临10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
专家强调,即使持有其他国家的合规牌照,也不能在香港或中国内地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这表明,"没有牌照就要退出市场"的原则已经确立。
目前,香港仅有两家平台获得证监会牌照,11家获得待获发牌资格,另有11家的申请被退回、拒绝或撤回。据报道,部分交易所撤离是因为无法满足香港证监会要求的不得拥有中国内地用户的承诺。
业内人士表示,撤回申请的交易所未来可能通过更新法律主体或框架再次申请,但可能无法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相似的品牌。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公众对交易所合规状态产生混淆。
法律专家指出,交易所的合规和运营成本很高,这是许多交易所选择撤回牌照的主要原因。目前,香港虚拟货币交易所市场并不被视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商业机会。
一些立法会议员认为,这次发牌制度的退场风波已经动摇了市场对香港发展Web3的信心。他们指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政策缺乏全面考虑,过程耗时较长。同时,政府过度借鉴传统金融政策,导致监管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因此,如何有效监管"清而不退"的非持牌交易所,以及如何在未来平衡合规要求与创新需求,将成为香港Web3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香港需要在严格监管与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维持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推动新兴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