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面临严格监管,非持牌平台陷入困境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监管的过渡期已于5月31日结束,尽管部分交易所已撤回牌照申请,但仍有一些平台在灰色地带继续运营,形成了"清而不退"的现象。根据实地调查,大多数离岸交易所已停止香港新用户注册,但除个别平台外,许多交易所仍在为已注册的香港用户提供服务,且未发布相关停止服务的公告。法律专家指出,在未获得牌照的情况下提供虚拟资产服务属于违法行为。如果通过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和7年监禁。监管机构要求非持牌交易所自6月1日起停止交易服务,并在8月31日前完成香港客户资产的清退。这意味着未获得牌照的平台必须退出市场。即使持有其他国家的合规牌照,继续向香港用户提供离岸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仍然是违法的。除了刑事责任,违规平台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纪律处分,包括暂停或撤销牌照、谴责、要求采取补救行动和罚款等。目前,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市场中,仅有两个平台获得了证监会的正式牌照,另有11家获得了待获发牌资格。同时,11家平台的牌照申请已被退回、拒绝或撤回。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交易所撤离是因为监管机构要求申请者承诺其任何主体在任何地区都不能拥有中国内地用户。这一要求使得传统离岸交易所难以满足条件。虽然未来可以通过更新法律主体或框架再次申请,但可能无法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类似的品牌。法律专家强调,根据中国现有监管政策,虚拟货币交易所不能在中国经营,也不能面向中国公民提供服务。对于更换主体再次申请的做法,只要满足香港的申牌要求,原则上是可行的。但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相似的品牌可能会引起公众对其合规性的混淆。有观点认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全面考虑,耗时过长。同时,政府采用传统金融政策导致监管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如何有效监管"清而不退"的非持牌交易所,以及如何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香港Web3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新规实施 非持牌平台面临严厉处罚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面临严格监管,非持牌平台陷入困境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监管的过渡期已于5月31日结束,尽管部分交易所已撤回牌照申请,但仍有一些平台在灰色地带继续运营,形成了"清而不退"的现象。
根据实地调查,大多数离岸交易所已停止香港新用户注册,但除个别平台外,许多交易所仍在为已注册的香港用户提供服务,且未发布相关停止服务的公告。
法律专家指出,在未获得牌照的情况下提供虚拟资产服务属于违法行为。如果通过公诉程序定罪,最高可处以500万港元罚款和7年监禁。
监管机构要求非持牌交易所自6月1日起停止交易服务,并在8月31日前完成香港客户资产的清退。这意味着未获得牌照的平台必须退出市场。即使持有其他国家的合规牌照,继续向香港用户提供离岸虚拟资产交易服务仍然是违法的。
除了刑事责任,违规平台还可能面临监管机构的纪律处分,包括暂停或撤销牌照、谴责、要求采取补救行动和罚款等。
目前,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市场中,仅有两个平台获得了证监会的正式牌照,另有11家获得了待获发牌资格。同时,11家平台的牌照申请已被退回、拒绝或撤回。
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交易所撤离是因为监管机构要求申请者承诺其任何主体在任何地区都不能拥有中国内地用户。这一要求使得传统离岸交易所难以满足条件。虽然未来可以通过更新法律主体或框架再次申请,但可能无法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类似的品牌。
法律专家强调,根据中国现有监管政策,虚拟货币交易所不能在中国经营,也不能面向中国公民提供服务。对于更换主体再次申请的做法,只要满足香港的申牌要求,原则上是可行的。但使用与现有离岸交易所相似的品牌可能会引起公众对其合规性的混淆。
有观点认为,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全面考虑,耗时过长。同时,政府采用传统金融政策导致监管过于严格,缺乏灵活性和创新精神。
如何有效监管"清而不退"的非持牌交易所,以及如何在合规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香港Web3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