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Plasma 深度解析:专为稳定币设计的高性能 Layer 1 区块链架构
1.背景与概述
稳定币市场与需求:稳定币是区块链领域中为数不多已实现产品市场匹配(PMF)的领域之一,目前在全球日常支付和跨境汇款等场景被广泛采用。然而,以太坊等通用链手续费高、吞吐量有限,特定应用需求与其不完全匹配。
Plasma 项目定位:Plasma 是一个专为稳定币优化的高性能 Layer1 区块链,从比特币侧链出发、兼容以太坊虚拟机(EVM),致力于提供零手续费的 USDT 转账和高吞吐量。其核心目标是降低稳定币在链上流转的成本、提高处理效率,为稳定币日常使用场景(如链上交易、跨境汇款、商户结算)提供底层清算网络。
核心特点:Plasma 自建网络架构,包括 PlasmaBFT 共识、基于 Reth 的执行环境、自定义 Gas 模型、零费用的稳定币通道、隐私交易等特性。此外,项目已获得 Bitfinex/Founders Fund/Framework Ventures 等知名机构支持,并与稳定币项目(如 Ethena、USDT0)及金融科技企业(如 Yellow Card)合作,积极构建稳定币生态。
2.技术架构
2.1 PlasmaBFT 共识机制
2.2 EVM 兼容执行环境
2.3 原生比特币桥(Bitcoin Bridge)
2.4 定制化 Gas 模型
2.5 隐私支付模块
2.6 其他技术特性
3.应用场景
零手续费稳定币支付:Plasma 面向日常稳定币支付场景,提供类似点对点支付、商户结算的无缝体验。借助免费 USDT 通道,用户可以在 Plasma 上实现无手续费的 USDT 转账(参考 Tron 大规模 USDT 使用案例),降低了用户成本并提升了体验。
跨境汇款与国际支付:在货币不稳定地区(如非洲、拉美)以及受经济制裁地区,稳定币已被广泛用于价值存储和汇款。Plasma 可作为跨境支付网络,利用其高吞吐量和低成本优势,支持全球范围的稳定币转移,解决传统渠道的汇款瓶颈。
合规数字金融:Plasma 正与 Ethena(去中心化美元稳定币)等项目合作,计划推出本地化、合规化的稳定币版本。其基础设施适合金融机构使用,例如银行和支付公司可以通过 Plasma 的结算 API 快速集成稳定币支付和清算,推动稳定币在主流金融系统中的应用。
商户结算与微支付:依托高吞吐和低成本,Plasma 可为商户提供快速的支付与清算服务。例如,非洲最大稳定币基础设施供应商 Yellow Card 将使用 Plasma 的免费 USDT 转账帮助商户处理点对点支付。此外,智能合约能够支持基于稳定币的分期支付、订阅等微支付业务。
稳定币 DeFi 与生态:Plasma 上计划部署多种稳定币和 DeFi 协议。已与 Curve、Maker、Aave、Morpho 等多家 DeFi 项目沟通集成,将为用户提供稳定币兑换、借贷、收益耕作等服务。借助兼容 EVM,现有 DeFi 合约可快速迁移,形成丰富的稳定币金融生态。
4.XPL 经济模型
4.1 发行与分配
4.2 锁仓机制
4.3 通胀与分配(预期)
4.4 Staking 与治理
5.产业对比
5.1 其他 Layer1 区块链
与这些通用公链相比,Plasma 专注稳定币场景。它结合比特币的安全性和以太坊的可编程性,通过零手续费和高吞吐特点优化稳定币转账体验。而传统公链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低费率和高并发。Plasma 引入的双通道零费结构和 Bitcoin 锚定为其差异化优势。
5.2 Layer2 扩容方案
Plasma vs Layer2 Plasma 作为独立的 Layer1 区块链,其安全模型和最终性与 Layer2 区别明显。Layer2 依赖以太坊保底,需要等待欺诈证明期或证明生成;而 Plasma 采用 BFT 共识,可实时出块确认;Plasma 将状态锚定到比特币网络,而非以太坊,这意味着 Plasma 不受以太坊网络拥堵影响。同时,Plasma 提供零费用稳定币通道,这一点是大多数 Layer2 没有的特性。
5.3 性能与设计对比要点
吞吐量:Plasma 每秒可处理数千笔交易(目标超 2000 TPS)。对比之下,以太坊主网约 15 TPS,Solana 持续约 2000–3000 TPS,Avalanche C-链约 4500 TPS,Optimism 和 Arbitrum 目前均在个位 TPS 量级。
费用成本:Plasma 对稳定币转账免收手续费;而以太坊主网在高峰时手续费可能超过几十美元,Solana 交易费微不足道,Avalanche 约 $0.08。Layer2 需支付以太坊 Gas,通常低于以太坊主网,但无法完全免费。
生态兼容性:Plasma 与以太坊兼容(Solidity 合约可直接部署),对开发者友好;Solana 生态独立;Avalanche 支持多链但需要使用 C-链;Layer2 完全继承以太坊生态。
安全与去中心化:Plasma 利用比特币作为安全基础(侧链锚定),享受比特币的安全与去中心化优势;以太坊使用 PoS,安全性高;Solana 集权化争议较大;Avalanche 拥有多链架构但节点规模小于以太坊;Layer2 继承以太坊安全。
应用定位:Plasma 明确服务稳定币支付场景,不关注 NFT、游戏等复杂功能,因此架构轻量、高效。相比之下,其他链功能多元但可能偏离稳定币流通需求。
6.总结与前瞻
Plasma 的定位与潜力:Plasma 致力于打造稳定币专用公链,以高性能和零费用吸引大规模稳定币应用。这一定位目前少有先例,类似于电影《瞬息全宇宙》中“Everything Bagel”的比喻——包罗万象的稳定币基础设施。Plasma 凭借与 Tether 母公司及创始人的紧密关系、众多生态伙伴(Ethena、USDT0、Yellow Card 等)和领先的技术架构,有望成为稳定币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
目前 Plasma 仍处于早期阶段,主网尚未正式推出,其技术实现和生态吸引力有待市场验证。关键在于能否在主网上线后快速吸引开发者和用户,建立起稳定币清算网络的网络效应。同时,监管和安全也需持续关注,尤其是隐私交易与合规的平衡。
未来展望:随着稳定币需求持续增长,拥有专链基础设施的必要性愈发突出。Plasma 的创新思路和强大支持者阵容使其成为值得关注的项目之一。未来,Plasma 能否兑现零费高性能的承诺,以及如何在多链共存的格局中争得一席之地,将成为观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