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港币稳定币发行:基于联系汇率制度的链上重构与 CBDC 的本质差异
撰文:祝维沙
香港《稳定币条例》出台后,我在《当前发行港币稳定币的方法需要重构》等文章中指出,现行发行机制存在潜在缺陷,并系统性的指出了解决路径。有人认为,我所提出的方法不过是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区块链化」,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行方式大同小异。本文旨在回应这一疑问,厘清二者本质区别。
核心观点:央行发行的是基础货币 M0,而港币稳定币属于广义货币 M2。CBDC 的发行主体是央行,港币则由商业银行发行。两者在信用基础、流通机制与价值稳定方式上存在根本差异。
一、港币与 CBDC 的区别
发行主体不同
CBDC 由中央银行(例如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是央行的负债,属于法定数字货币。
港币则由三家商业银行发行:汇丰银行(HSBC)、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和中国银行(香港)(BOCHK)。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仅发行 10 元及以下的硬币和纪念钞。
信用背书与支持机制不同
CBDC 以国家信用为背书,法律地位等同于现金(M0),无需资产抵押。
港币依托联系汇率制度,发钞行每发行 7.8 港元须向金管局缴纳 1 美元作为储备。其信用基于美元储备、金管局信用与发钞行信用的三重支持。
货币创造路径不同
CBDC 遵循「央行 → 商业银行 → 公众」的双层运营体系。
港币通过「商业银行抵押美元 → 创造存款货币 → 进而通过信贷放大货币量」的方式生成,本质是市场驱动的货币创造。
货币形态与技术基础不同
CBDC 基于区块链或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属中心化系统,支持可控匿名、可编程性与离线交易。
港币以现钞与存款并存,现钞由商业银行发行,存款占供应量 90%以上,通过银行体系电子记账实现流通。
二、港币稳定币与 CBDC 的异同
尽管二者均可能采用区块链作为技术底层,但其发行机制有本质区别:
港币稳定币由持牌商业银行或机构发行,以等值美元储备和联系汇率制为基础,发行过程市场化,信用依赖储备资产。
CBDC 则由央行直接发行和信用背书,属国家法币的数字形式。
三、港币发行模式是法币稳定币的「鼻祖」
1982 年加密货币原始概念由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到 1989 年他才发明数字现金(DigiCash),中本聪的比特币系统「现金」一词来源于此。
当时加密货币还在襁褓中,联系汇率制度作为成熟的制度从 1983 年运行至今已 42 年,其市场化、分散化设计体现了「不依赖单一权威」的区块链精神。USDT 等稳定币于 2014 年才出现,其创始人布洛克·皮尔斯(Brock Pierce)公开表示「借鉴了香港发钞行模式」。可以说,港币发行机制是稳定币的制度先驱,其成功源于制度设计而非技术,至今都没有超越。 而港币中心化的调节和管理被 USDT 采纳,而「不依赖单一权威」的区块链精神没有体现在 USDT 之中。而 USDT 实质可视为港币发行方式的阉割版,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主权稳定币的发行。
四、港币稳定币的合理发行方式
若将港币发行的底层技术替换为区块链,即形成「港币稳定币」。这一模式能有效解决稳定币发行的三大核心问题:救助缺位、信用不透明与命名混乱,避免在锚定币基础上重复发行稳定币的「叠加杠杆」风险。
在这一模式下,港币与港币稳定币并行流通,无杠杆之忧。即使港币或稳定币汇率偏离 1 美元兑 7.75–7.85 港元的区间,也可通过机制独立调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本特·霍姆斯特伦(Bengt Holmström)在《抵押与流动性》(2023)中指出:「香港联系汇率制的抵押-套利双轨机制,是应对货币危机的帕累托最优解」。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并以区块链实现港币稳定币,是当前港币稳定币最优解。
五、金管局的及时响应与未尽之事
我在 7 月 21 日发表《稳定币法案推出后会引发金融海啸吗?》一文,指出稳定币发行存在的三大风险,我没有讲透,是给有心人看的。暗示港币稳定币是金融海啸的风口。
金管局于 8 月 1 日推出「实名穿透 + 数据留存 + T+1 赎回」政策,虽引发市场争议,但有效堵住了系统性风险大部分漏洞,产生金融海啸的可能性大幅减小。他们擅长细节执行而战略层面的高度尚有提升空间。例如港币机制比 USDT 机制高出一节,为什么香港金管局要退而求其次?难道需要跟美国走吗?不知道彭励治爵士才是鼻祖吗?
Sir John Henry Bremridge 香港联系汇率的优秀设计者
若金管局未及时响应,我原本计划撰写《贝森特收割香港:港币彻底崩溃》一文,深入分析潜在危机。由此可见,金融制度与机制设计远比技术本身更重要。
如果对《贝森特收割香港:港币彻底崩溃》感兴趣的读者可登录无链网站,从 8 月 20 日开始十天内,下载无链平台达到 3000 人我便写此文。尽管部分漏洞被堵住了,但还是干货满满富有创意,会很有启发。贝森特不可能干这事,但是加密货币的人就说不准了。当然也不容易让港币崩溃。